為什麼台灣很少人願意深入經營 WordPress 網頁設計的市場?

今天在 WordPress 的台灣粉絲團上看到有人詢問:為什麼 WordPress 在國外風生水起,培養出很多以 WordPress 為核心的服務,而台灣卻沒有?對此,我想起之前幫一個美國人做案子的經驗,並透過這個案子去解釋這件事。

故事是之前我幫一個老外架網站,這個老外是個美國人,在台灣交了一個女友,本身從事金融業,想要透過 WordPress 在台灣推廣比特幣。

台灣人是這樣想...

這老外對網站有很多想法,我在聽完他的想法後,直覺的第一個反應是這網站要花不少錢,例如他想要做視訊的推播,光考慮選角、器材、拍片、剪輯及後製,成本的壓力就不小,因此我就先建議他先從基礎的地方開始,等到網站推廣到一定程度後,在考慮往上發展,這樣成本會比較好控制。我們在談網站的時候,他的台灣女朋友也在旁邊,一聽我這樣講,馬上接口認同的說:沒錯,我也是這樣跟他說,台灣人都會這樣想.....

老外是這樣想...

但這個老外的想法卻是,我有一個好點子,所以投入一筆預算去實踐它,也許會成功也許會失敗,這風險本來就是實行時就要考慮好的,如果一開始就縮手縮腳,那只會讓失敗的機會更大。

「因為完全投入都不一定保證成功,打了折扣後就更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我覺得這個老外的觀點恰恰解釋了 WordPress 粉絲團的問題。

台灣是一條網路線的代工廠:

對我們來說,我們習慣低風險的小投資,追求的是短期回報,結案就可以回收利益,然後在去追求下一個案子,不斷重複同樣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種代工式的思維。事實上只有一點技術能力,一台電腦一條網路線,只要你願意衝,任何人都可以開始跑業務接案,門檻其實不高。正因如此,客製的業務在台灣就氾濫成災,間接也造成網頁設計公司與網頁設計公司的同質化,每家都說自己是客製,都說客戶要什麼就開發什麼。

但問題是,這模式最大的盲點就在於:有時候客戶自己也不知道要什麼,所以才想找網頁設計公司!

當消費者與網頁設計公司兩方都不知道彼此的需要是什麼時,消費者在選擇時只能用價格作為評估的標準,網頁設計公司也只能根據經驗做一個四平八穩的網站,價格也就在雙方懵懵懂懂的忽悠下越加低廉,形成惡性循環。

亨利福特曾說:「如果問在騎馬車那個年代,你覺得最好的一部座騎是什麼,那答案一定是更大的馬車、更穩的馬車,而不會是汽車。」

老外是先找到好點子,然後不計一切去完善這個點子:

但老外的想法卻是,我有一個好的點子,我想辦法花大量的時間及成本去完善這個點子,然後透過這個被優化的點子去吸引有需要的消費者,而消費者也會因為產品考量周到而選擇留下,開發者開發好產品,消費者購買好體驗,兩者形成一個正循環。而在被消費者接受之前,這些投資與付出都是看不到回收的。

回到 WordPress 網頁設計:陣地戰與游擊戰的差異

也就是說,老外 Theme System 的重點是 System 而非 Theme,在做系統的規劃前,需要做大量的研究,藉由研究決定目標族群,有了目標族群後去依據這些客戶的屬性去開發相關的功能,變因來自這些未知的研究參數,當團隊研究的越徹底,最後開發出來的 System 也就會適合更多的人使用,所以開發期長,打的算盤是長期的陣地戰。

而台灣的客製重點則是 Theme,變因的來自客戶,製作團隊只能依據客戶的需要開發相關功能,每個客戶都是獨立的客製,和前者相比,製作期短,客戶與客戶之間沒有太大的關連性,目標是短期的游擊戰。

兩者的差異造就台灣與國外的情況。

在〈為什麼台灣很少人願意深入經營 WordPress 網頁設計的市場?〉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