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雲端儲存與 NAS 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工作型態是什麼?特別是在疫情之後,工作方式越來越趨向多元,不在是傳統一機一地的工作方式,似乎漸漸朝著多地點、時間片斷化及多設備的方向邁進。為了更形象的描述這類工作型態,我們虛構一名叫小美的專案經理,並用她一日的工作情境來解釋新的工作方式所產生的問題。根據她的問題去分析雲端儲存及 NAS 的優缺點。我覺得這樣的比較會更貼近大家的應用情境,也更方便大家判斷自己需要什麼。
小美的煩惱
小美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專案經理,日常生活離不開無數的檔案與會議。加上她有一台筆電、一支手機,一台平板還有公司配的桌上型電腦,檔案需要在不同的設備間流動,在拜訪客戶時,也需要在客戶的電腦上調用相關的檔案及數據。
挑戰在於:如何讓這些檔案在不同設備及地點裡隨時隨地保持同步,並確保檔案萬無一失。
舉例來說:上班的路上小美坐在人滿為患的捷運裡,突然想到下午的簡報還有幾個數據需要調整。於是,她拿起手機,在捷運車廂裡透過雲端服務更新了簡報。進到辦公室後打開電腦,檔案也同步到辦公室的電腦。
中午,一位老客戶突然來訪,想討論上個月的提案。剛好,她的筆電正在維修中,無法使用。幸好小美早已習慣將所有重要文件備份到雲端,只需借用會議室的電腦,她便輕鬆找到了相關資料,解決了這場臨時會議的挑戰。
下午時,團隊需要查閱去年某專案的銷售數據。這對過去的她來說,簡直是噩夢,因為檔案常常散落在不同的設備裡,且不同設備中的數據也沒有同步,導致手機中的數據與筆電中的數據,會因為在不同時間做編輯的關係,使得檔案版本的維護變得複雜。如今有了雲端服務,這些資料可以在不同地點即時更新、同步,只要輕輕一按,立刻在不同的設備中顯示出相同的資訊。
小美的工作需求:
- 檔案可以跨設備、跨地點:不管身在何處,使用何種設備,都能快速存取資料。
- 即時同步:確保所有裝置的資料版本一致,避免以人工的方式去對比檔案的變動。
- 安全備份:即使設備損壞,資料依然完好無缺。
雲端存儲或 NAS?
有經驗的朋友在看到上述的工作情境時,會很直覺想到雲端硬碟或NAS。確實,這也是市面上兩個主要的解決方案。只是大多數的人在選擇的時候,會很難判斷自己該使用哪種解決方式,導致付出過多的成本及時間,但效果卻沒有想像中的理想。
1. 雲端儲存服務
下面是幾款熱門雲端儲存服務的價格與功能簡介,以 2024 年 12 月的網路公告價為依據:
服務 | 儲存空間 | 價格 (月) | 每 TB 價格 (月) | 額外功能 |
---|---|---|---|---|
Google One | 2TB | $330 | $165 | 提供 Google Photos 儲存擴展與共享家庭計畫 |
OneDrive | 1TB | $309 | $309 | 含 Microsoft Office 365 訂閱 |
雲端存儲使用上最單純,只要你的設備可以連上網路,下載對應的 APP,這些主流的雲端服務廠商就會在設備背後默默完成檔案同步。且這些主流的雲端服務廠商背後也有大量優秀的工程師在維持服務的運營,遇到問題時,也可透過客服反映,對於非技術出身的用戶來說,上手難度最低。
只是這些服務也有些條件限制,例如:因為網路頻寬的關係,廠商會限制最大的檔案大小。儲存空間也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常見的規格是 1-5TB,如果你的資料大過這個限制,很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且這些成本是逐月累計,並不會因為你這個月不使用,費用就可以扣減。
另外,內網間大檔案的交換也不太適合使用雲端服務,例如:平面美術做好圖後,將 PSD 傳給影片剪輯師,剪輯師剪完片後將檔案交給特效後製的同事,最後 PM 在確認完內容後,將全部的檔案儲存並備份以作為下次的參考,這過程中檔案需要在不同的同事間流動,且檔案的大小會是 GB 等級,這種情況下,雲端服務的效率就會不彰。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可以在上述的條件限制內完成的話,雲端服務對於非技術型的工作者來說,就會是一個很省心的解決方案。
2. 自建 NAS 的考量
硬體與基礎設置成本
- NAS 設備:依型號的不同,價格約落在 $9000-$20000。
- 硬碟成本:4TB 企業級硬碟每顆約 $3000-$4000 之間,依 NAS 的 Bay 數量,你需要採購最少兩顆以上的硬碟。
- UPS 不斷電系統:約 $3000-$6000 之間,用於避免突發斷電導致資料損毀。
隱藏成本與維護挑戰
- 電費:平均每月約 $10-100,基本上可以省略不算。
- 時間及維護的成本:設備故障需自行排除問題。
- 硬體損壞及替換的風險:如硬碟容量已經滿了。或是 UPS 電池老化需要替換。
- 網路頻寬需求:尤其遠端存取時需有穩定的上傳速度,或是多人存取需要更大的頻寬。
- 需要具備網路的相關背景知識:由於 NAS 是自行維護,所以你需要具備相關的網路技術。
總成本估算
以每年每 TB 的使用成本來說:
- 雲端方案:以 Google One 為例,每年每 TB 的固定成本約為 2000 元。除非廠商打折扣,否則成本就是每年累加。
- NAS 方案:NAS 會根據不同型號及配套方案產生不同的成本。以基礎 2Bay 的型號為例,約 9000 元左右,搭配兩顆 4TB 的硬碟組 Raid 1,硬碟成本約 6000 左右。在不考慮其他外部條件,如設備老舊需要汰換、容量不夠用需要換硬碟、網路速率及家中電力穩定度的情況下,第一年的建置成本約落在 15000 元上下,除以 4TB 後,第一年每 TB 的成本約為 3800。
乍看之下 NAS 的方案比雲端方案貴,但如果順利運作的隔年,NAS 的成本就直接砍半,如果運作三年,成本就只剩下三分之一,而一台 NAS 基本的壽命約在 3-5 年,以長期的角度來看,NAS 在自建且長期運作後,成本攤平的優勢會更明顯。且 NAS 還有一定擴容的彈性,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建構不同容量的 NAS。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對隱私有強烈的需求,完全存儲在本地的 NAS 會比雲端硬碟更有吸引力。
更別說,當你在運營一間中小企業,要同時滿足多位員工在檔案存儲、交換及同步的需要時,且人員有異動的可能,採累加的雲端存儲在價格上就會瞬間變得很不香。反而是 NAS 在建置完成後,不管是一人使用還是多人使用,3-5 年內成本都不太會變化,用得越久省得越多,對中小企業主來說,這樣的成本反而比較好控制,會是更好的選擇。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適合雲端儲存的使用者:
- 使用的容量約 1-4TB,這也是雲端供應商最常提供的方案。
- 不具備技術背景,對維護軟硬體感到困難。
- 需要跨裝置、跨地點的高效管理檔案。
- 經常性需要與他人協作與分享檔案。
- 可以接受每月繳固定費用,就可以擁有上述的存儲條件。
適合 NAS 的使用者:
- 需要大量儲存空間(超過 4TB)。
- 對資料隱私有極高要求,且不希望依賴第三方服務商。
- 具備網路與硬體維護及除錯能力。
- 可以接受第一次建置時,付出較高的成本。
- 有高速內網及多位工作者交換檔案需要的企業用戶。
總結
對於大部分上班族而言,選擇雲端儲存服務如 Google One 或微軟的 OneDrive 是更為便利且簡單的解決方案。而 NAS 則適合需要高儲存量、對資料自主性要求較高的進階用戶或企業。在選擇前,不妨思考自身的需求與使用情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